向科技要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
长期以来,依靠“产学研”的紧密结合,促进科技成果在德阳的迅速转化,是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。进入“十二五”发展阶段,我市坚持以“整合科技资源、加速成果转化,提升创新能力”为突破口,紧紧围绕“一三五八”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努力营造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新环境,积极探索科技与经济相结合新机制,不断开拓“政产学研”合作新举措,全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整体提升。
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已经被确立为全市科技工作的“一号工程”,通过建立科技政策体系,启动实施人才引进培育的“双百工程”,全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相结合,进一步完善以“校市合作”为重要内容的“产学研”合作机制,我市逐步形成了以国家创新型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,以省级创新型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企业集群,初步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。仅企业而言,目前,全市就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2家,国家创新型直属企业4家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家,省级创新型示范、试点、培训企业30家。
让人注目的是,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,促进了我市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。相关统计显示,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市新增国、省、市级科技成果237项,其中,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48项获省科技进步奖,146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。2011年,全市共申请专利1700件,增长幅度达70%。与此同时,全市技术市场日趋活跃,全年技术交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.5亿元大关。
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,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,推动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。依托一大批在重点领域中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成果,我市不断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。东汽自主研发的2.5MW风电机组、二重1.65MW风电增速机开始形成批量生产能力,核电大锻件CPR1000产品被认定为“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”,我市的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填补多项国内空白。深捷科技、得阳科技等企业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经开工建设。与此同时,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正不断提升,油菜、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单产水平名列全省前茅。
据《四川省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》显示,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全年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64.4亿元,同比增长14.4%,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0.4%,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排名全省前三。